5月31日,在重庆大山深处的巫山县,一所乡村学校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庆祝活动因音乐而变得格外不同。这一切的起点,源于巫山中学的一次爱心捐赠——数把吉他和其他乐器的到来,为这里的孩子们开启了一扇通往音乐殿堂的大门。而这一切的推动者,是一位满怀激情与理想的年轻教师——庄济宇,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不懈努力,让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因音乐而焕发光彩。
田家小学石印教学点位于巫山县三溪乡的大山深处,现有学生24名,其中双亲留守儿童占20%。三年前,当24岁的庄济宇老师第一次踏入这所山区小学时,他便注意到许多孩子课余生活单调,缺乏父母陪伴的他们,眼神中流露出对世界的好奇与渴望。于是,庄老师萌生了一个念头——为何不用音乐来填补这份空缺,让孩子们的生活因音乐而不同?
一年来,庄济宇利用在大学期间组建乐队的经验,教授孩子们从最初的音符认知到简单的和弦转换,再到能够弹唱简单的歌曲,每一个进步都凝聚着孩子们的汗水与欢笑。音乐,逐渐成为了他们表达情感、沟通心灵的桥梁。
“最开始许多孩子面对话筒时,甚至不敢发出声音,非常胆怯,现在很多同学渐渐的不那么害怕话筒了,这从侧面也可以看出学生的自信心在慢慢的增长。”庄济宇老师说道。
庄济宇老师正在上音乐课。
“六一”前夕,学校组织了一场音乐会,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想要展现他们的学习成果,用音乐讲述自己的故事。
《向阳花》《将进酒》《我记得》等音乐节目轮番上演,现场虽然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专业的音响设备,但山间清风、绿树环绕成了最自然的背景,校园里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用歌声庆祝“六一”儿童节。
五年级学生郭晓雪说:“现在我学会了弹吉他,这次在‘六一’儿童节的时候还表演了,非常开心。”
“我们组建了一个乐队,我在这个乐队里面担任的是鼓手。”四年级学生王梓睿说,今天第一次在“六一”儿童节上表演节目,觉得很有意义。
最为动人的环节出现在音乐会的尾声,现场老师用手机连线了孩子们远在他乡工作的父母。当得知妈妈正在通过手机观看自己表演时,一个女孩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那份惊喜与不敢相信的情绪溢于言表。她迫不及待地凑近手机屏幕,并激动地喊出:“妈妈……”,话未尽,泪水已先滑落脸颊。这一声亲昵地呼唤,蕴含了太多的情感——有思念、有喜悦、有委屈,更有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深深依恋。这一刻,不仅是孩子,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泪水与笑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温馨而又略带酸楚的画面。这声“妈妈”,穿越了千山万水,连接了亲情的两端,让爱在这一刻汇聚成海。
一声“妈妈”,喊出了思念、喜悦、委屈以及深深的依恋……
“通过歌声来宣泄自己内心对爸爸妈妈的一种思念,我觉得这是有必要的,今天王祖贤她看到妈妈的视频后,她哭了,这也是一种情绪的释放。”庄济宇老师说,在农村学校开展音乐教育,不仅是一种艺术的熏陶,更是一种情感的宣泄与心灵的抚慰,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而言,音乐更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出口,帮助他们表达那些难以言说的情感,缓解孤独与思念之情。
这场特别的“六一”音乐会,不仅是一场音乐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触碰。它展现了音乐的力量,能够跨越地域与情感的障碍,让爱与希望在山区儿童与远方父母之间流淌。社会各界的无私捐赠与老师的辛勤耕耘,共同为山区的孩子们种下了音乐的种子,这颗种子在爱的滋养下,必将绽放出更加绚烂的花朵,照亮孩子们的成长之路,让他们在音乐的陪伴下,勇敢地追梦远方。
这句“儿童节快乐”
不仅送给小朋友
也送给所有童心未泯的你
记者:鲁作炳 实习记者:肖玉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