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向君玲 陈久玲 报道
5月25日至27日,
由《重庆日报》、巫山县委、
奉节县委联合举办的
“重庆三峡库区绿色发展”主题调研采访团
走进巫山。
《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天津日报》《解放日报》《四川日报》《重庆日报》的采访团成员先后前往巫峡·神女景区,调研巫山全国“两山论”实践创新基地长江巫峡段、神女溪生态建设情况,以及曲尺乡柑园村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权发村乡村振兴学院、乡村旅游悬崖旅居。同时,前往竹贤乡调研下庄“天路”、下庄人事迹陈列室、愚公大讲堂、下庄村史馆,巫山县委党校下庄校区等。
采访期间,淅沥沥下起雨来。云雾朦胧里,巫山犹如仙境。每到一处,采访团成员不仅边走边看边拍摄,还与工作人员、农户攀谈,详实了解巫山在“绿色发展”中的具体做法,挖掘先进典型。
巫山之行,采访团成员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解放日报》副总编辑朱爱军认为,巫山历史底蕴深厚,自然资源丰富,在2300余年里,大溪文化、神女文化、巫文化等在此交融,汇聚成熠熠生辉的巫山文化。他建议,巫山应集中资源力量,深度挖掘长江三峡沿线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在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塑造属于自己的人文符号,进一步擦亮三峡旅游的金字招牌。
“巫山云雨美、山水美、人更美。”“来巫山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等方面虽然只看了部分,但是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在下庄村体验式采访,沉浸式受教育,对下庄精神有了更加真切的感受。回去之后,将把下庄精神宣传好、弘扬好。”《人民日报》《北京日报》相关负责人如此表示。
在巫山县委党校下庄校区集中观看纪录片《故事里的中国》时,县委书记曹邦兴指出——
近年来,各大主流媒体对巫山的发展作了很多报道,讲好巫山故事、巫山发展,更讲好了巫山的生态,让我们充满信心。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曹邦兴说,巫山的过去和未来,正好印证了巫山的过去——曾经沧海。
浩浩荡荡的“三峡移民”时期,9万移民舍小家、顾大家,培育了“无私奉献、舍小家、顾大家”的三峡移民精神。
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时期,9万贫困群众不等不靠、自力更生,铸就了以下庄人民为代表的巫峡儿女勤劳奉献、开放自强的精神品质,特别是涌现出了以毛相林为代表的典型。
巫山、下庄都只是全国的一个缩影,能够看到乡村的发展和变化,更能看到巫山人民更加自信和自豪。
云从三峡起,天向数峰开。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我们一定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感恩奋进。
在迭代升级中,做好“两件大事”,第一件大事就是建好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筑牢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这是65万巫峡儿女的共同使命,也是国家战略。
第二件大事就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希望继续能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尤其是要学习好、弘扬好“下庄精神”,让巫山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
同时,擦亮具有鲜明辨识度的“四张名片”:即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全国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地、产城景融合三峡港湾城、多式联运商贸物流枢纽,力争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形成更多标志性成果,实现整体性跃升。
曹邦兴希望各大媒体能一如既往关心支持巫山,继续讲好巫山故事,宣传巫山好人、好事、好物,让更多的人愿意来巫山观光旅游、投资兴业,助力巫山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深入调研重庆三峡库区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发展路径,推动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生动实践,《重庆日报》、巫山县委、奉节县委决定联合开展“重庆三峡库区绿色发展”主题调研采访活动。
期间,大家还调研了《三峡之光》项目,前往建平乡柳坪村以及三峡院子,考察调研巫山乡村建设、乡村旅游示范带建设情况,以及三峡库区“两山论”生态价值转换实践基地,在下庄校区小会议室研讨了主题教育新闻宣传工作。
县领导付嘉康、邓昌君、黄勇一同调研或参加部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