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卢先庆 鲁作炳 报道
近年来,大溪乡结合全县“1+3+2”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布局,以万亩脆李、万亩柑橘、万亩蔬菜、万亩小水果“四万产业”为发展目标,走出了一条“生态+人文”的融合发展之路。“一江碧水向东流·巫山篇”栏目,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大溪乡,看看该乡有哪些新变化。
一溪碧水、两岸青山、千年文明、万亩产业……坐落在长江之滨、瞿塘峡口的美丽大溪,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绿水青山之间。大溪,这个千年文明之乡,在生态发展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寻味大溪。吴剑波摄
绿色大溪 花果飘香
走进大溪村,满目皆绿,田园农舍,处处花果飘香,欢歌笑语。
大溪乡春色。资料图 龚福勤摄
早春时节,大溪樱花、李花、桃花、油菜花,次第开放,粉妆玉砌,将山村装扮成了一片多姿多彩的世界。暮春四月,大溪樱桃逐渐成熟。五月,莓园吐露芬芳;七月,脆李缀满枝头;九月,葡萄甜蜜弯腰;十二月,恋橙红遍山岗。一年四季,山坡上、田垄间,硕果累累,生机盎然,挑动着无数人的味蕾和目光。
大溪村党支部书记冉应树说:“目前,大溪村基本成为了一个产业立体村庄,全村可春赏樱花、夏采脆李草莓、秋撷葡萄、冬摘柑橘,有86户农家乐,全年可接待游客3万人次。”
大溪村,仅是大溪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农旅深度融合的一个例子。
大溪村——小水果、脆李
开峡村——脆李、柑橘
官田村——无公害蔬菜、樱桃
平台村——脆李、车厘子
军营村——柑橘
平槽村——干果、蔬菜、乡村旅游的产业格局
人文大溪 山水之灵
迎着蒙蒙细雨,就着碧绿的长江水,伴着悠扬雄浑的三峡民歌号子,人们在滨江路的烤鱼店里品尝着巫山烤鱼。
大溪粉条加工制作过程。
“大溪粉条”是大溪的特有名片,有100多年的历史。如今已形成以农户家庭式作坊为主体的粉条生产格局,粉条产品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商标,加工工艺申报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年生产粉条100余吨,销售收入300余万元。
游客在樱花中拍照游玩。资料图
优化了开峡-大溪-官田赏花摘果、机场-平槽-火焰山纳凉避暑两条旅游线路,高标准建设狮子岩森林公园。
确立了“江南花果线、江北康养线”两条旅游精品路线,强化示范点建设。江南片区围绕大溪、官田、平台等村主推休闲赏花采果,江北片区重点围绕平槽村打造三峡之巅避暑纳凉胜地。
同时,还积极巩固“重庆市无公害蔬菜产地”的生态蔬菜、“巫山粉条”手工艺制作品牌,打造属于自己的旅游产品。
目前,全乡共安装乡村旅游导览图3处,景点路标16处,景点、产业介绍牌14个,景区路灯106盏。建成错开峡、狮子岩、瞿塘峡、火焰山等观景平台7个,景区公厕4座,停车场5处,观光步道8000余米。并培育农家乐86户,修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家乐大院3处。
生态大溪 宜居桃源
守着绿水青山,大溪乡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更加方便,村民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大幅度提升。
生态大溪。资料图
大溪村冉老三农家乐主人冉应成,亲眼见证了大溪村的变化。
“以前,全村只有一条从大溪到庙宇的过村道路,全村村组之间基本靠走,甚至连一条像样的机耕道都没有。全村的房屋大部分也是土坯房,种植的是传统农作物……”他说。
与沙落坪一样,平台村通过“村民自改、村代改、企业统改”的方式,将村民原来破旧的土坯房和一下雨就成泥潭的道路,改造成现在出门有水泥路,四周的洼地种上荷花,变成了花园的美丽新农村。开峡村借乡村旅游契机,打造了四龙院落,让村民生活在桃源般的世界。
整修道路60公里、硬化52公里,基本实现“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安全便捷”的交通网络。
强化安全饮水提升工程,新建人畜饮水池68口,整修观光兼灌溉山坪塘117口,满足农旅供水基本需求。
电力、通讯网络实现了全覆盖,有效提升群众基本生活品质,同时助推了全域旅游宣传产生全方位、多角度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