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向君玲 报道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少年成长成才、加强家风家教和师德师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体系”的任务要求,近期,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委、团市委、市妇联、市关工委等六部门联合开展的重庆市2022年度“新时代好少年、好老师、好家长”学习宣传活动评选结果揭晓。
我县巫山初级中学陈怀逸同学、南峰小学曾子涵同学被授予“新时代好少年”荣誉称号。
巫山中学滕远王、特殊教育学校曾玉珍被授予“新时代好老师”荣誉称号。
大昌小学滕守礼被授予“新时代好辅导员”荣誉称号。
巫峡幼儿园陈泽琼被授予“新时代好校长”荣誉称号。
巫山初级中学2020级学生(舒馨怡)家长舒荣海被授予“新时代好家长”荣誉称号。
陈怀逸:新时代好少年释放正能量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陈怀逸,一个名里藏诗,沐浴书香的少年;一个读诗鉴知,崇德明志的少年;一个读诗明理,深植家国情怀的少年。
今年14岁的陈怀逸,出生在巫山这片红色热土上,烈士墓中庄严肃穆的李季达雕像,聂维祯、卢光特等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在她幼小的心里种下了热爱家国的种子。这种子,在岳飞的《满江红》里萌芽,在《就义诗》《七律.长征》的吟诵里不断拔节。从读诗到爱诗,嫣然少女早已懂得:读诗以明志,胸怀藏家国。
读诗、爱诗的少年,必然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在家里,陈怀逸常常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很少要父母操心,还主动分担不少家务。
读诗、爱诗的少年,必然对家国天下有着别样厚重的情愫。学习强国里《红色诗词里的党史故事》《诗词中的春天》《唐诗宋词元曲》等一直丰富着陈怀逸的课余生活。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陈怀逸为了让同学们也能在唐诗宋词里品百味人生;在爱国诗词中立报国之志。她利用下课期间,把同学们聚在一起玩“飞花令”,从“春”到“夏”,从“山”到“水”, 从“家”到“国”……她说,让爱国诗词植根在同学们的心中,她感到无比骄傲,无比自豪。
在“保护长江”植树活动中,陈怀逸还和爸爸一起扛着铁锨,种下小树苗,即使手心被磨得红肿,也毫不在意……新时代好少年必然要释放正能量!
曾子涵:努力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一张标准的瓜子脸上,镶嵌着一双单眼皮的小眼睛,一口大白牙和一个小酒窝在她灿烂的笑容里格外显眼,这便是她的自画像。
她叫曾子涵,是南峰小学五年级三班学生。在老师眼中,她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同学眼中,她是个全面发展的小能人;在父母眼中,她是个体贴孝顺的小天使。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曾子涵同学的座右铭,因为她深知,只有努力学习,用知识武装头脑,才能跟上这日新月异的时代步伐,才能适应社会,回报社会。
在学习的道路上,她凭着一股坚韧向学的劲头,脚踏实地、稳扎稳打;在知识的海洋里,她是一个快乐的畅游者。除了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曾子涵的课余生活也精彩纷呈。她喜欢画画,作品还在第二届重庆市中小学戏曲小梅花展演舞台美术绘画类比赛中获县级一等奖;她爱好朗诵和演讲,在2020年巫山县“世界读书日”朗读活动中获二等奖……她就是同学堆里名副其实的“全能小达人”。
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国各地开展得如火如荼。曾子涵从大人们口中得知此事后,主动报名参加巫山县图书馆组织的“书香润巫山”全民阅读推广活动,走街串巷为家乡的人们做读书推广宣传。她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行动,让更多人爱上阅读。
成长之路漫漫而修远,曾子涵不断求索攀援。她坚信:只要志存高远意志坚,他日必能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滕远王:十六载光阴倾心于教
十六载光阴、追逐梦想、扎根巫中、倾心于教。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立德立业”的校训,凡事德为先的教育理念,并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工作中,他就是巫山中学曾获得“优秀党员”“优秀班主任”和“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19次的滕远王老师。
一个好教师,不仅要有好的教学方法,也还要有好的教育思想。滕远王潜心专研高效的课堂理论,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其教学业绩突出,获得县教学贡献奖8次。他坚持以学生的基础、潜能确定教育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在2021年巫山县举办的“生本课堂”现场赛课斩获一等奖;2020年市教委举办第四届中小学实验说课暨创新实验操作大赛获得等级奖;其深入浅出和简洁高效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以“求真务实,做一个锐意进取的实干家”作为勉励,滕远王的教学成果丰硕,曾获市级及以上奖23次。同时,科研成果丰硕,课题成果获得县政府“科技进步奖”,科研成果获得重庆市教育教学成果奖;其教育教学成绩突出,两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滕守礼: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滕守礼是大昌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手工坊、绘画辅导教师。多年来,他以少年宫为阵地,致力“五育并举”,落实“双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在思想上,滕守礼严于律己,处处以身作则、工作积极、踏实肯干、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他的少年宫辅导班,定时对学生进行辅导,每逢节假日主动加班,向学生开放。
在教学过程中,滕守礼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每一节的课件都精心设计,力求做到有创新,能够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重点突出。
滕守礼说,教育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用心、用情去传承和发扬的艺术;是一门用心、用情去完成和欣赏的艺术。于是,他让艺术特色伴少年,墨笔丹青溢童心。通过不懈努力,他指导的学生先后在市县绘画、手工、艺术展演等竞赛活动中屡获佳绩,获奖200余人次。
因工作需要,滕守礼还负责手工制作、美术教学等少年宫社团辅导教师的培养。形成了“任务清单式”团队培养模式,齐头并进,效果明显。在工作中,带领4位指导教师一起创建工作坊,一起研讨学习。在内通过少年宫训练,在外参赛提升,师生都得到了锻炼和成长。
“问泉哪如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滕守礼,深得家长、学生的喜爱和好评,招生时门庭如市,学习时童采飞扬。他说:“踏踏实实带领,勤勤恳恳培养,是我的工作写照,我一定永不止步,始终和学生一道前行”。
曾玉珍:有“温度”的特殊教育工作者
曾玉珍,是县特殊教育学校一名教师。自参加工作以来,她始终不忘选择从教的初心——绝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她带领学生巧用方法在玩中学、学中乐。
作为一名特教老师,首先要有一颗对残疾学生的大爱之心。特校的学生有的先天发育不良,智力低下、口角流涎、走路摇晃;有的后天造成耳聋口哑。他们的心灵承受着正常学生想象不到的痛苦。学生们有的想说却说不出来;想笑却笑不出声;想写却拿不住笔;想走却走不稳路。从走进特校的那一天起,曾玉珍老师用一颗特别的爱心,开发学生的智力,唤起学生的良知,激发学生的信心。
在学校里,曾玉珍老师常常为那些残疾学生擦鼻涕,抹口水,像对待自己的子女那样;面对大小便失禁残疾学生时,她总是不怕脏,不怕累,亲自帮他们换衣、擦洗;多少次面对情绪失控的学生,被学生抓得手背出血,踩得脚趾淤伤,她却从不生气动手,还得笑脸盈盈……曾老师用自己的爱与微笑,让每个残疾学生体验到了亲情,享受到了关爱;获得了书本知识,习得了生活技能。
智障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生活的人。曾玉珍表示,她将以“爱”为底色,以“责任”为目标,做有“温度”的特殊教育工作。
陈泽琼 :最美青春奉献幼教事业
陈泽琼是巫峡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从事幼教工作30年,将最美青春奉献给了挚爱的幼教事业,充分发挥了一名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陈泽琼敬业奉献,敢于创新。她坚持走科研兴园之路,积极推行课程改革,带动老师参与教育研究,形成“人人有课题、个个在研究”的教科研特色;她紧跟时代步伐,以课程建设为抓手,着力构建“本土资源课程”“劳动教育课程”“叶育课程”三种园本特色课程,厚植幼儿家乡情怀、培养幼儿劳动习惯、强化幼儿生命教育。
情牵师幼,扶贫济困。陈泽琼组织行政班子与青年教师师徒结对,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组织党员干部和一线教师与贫困、留守儿童爱心结对,并在每年“六一”和春节之际,开展走访慰问活动,送去节日礼物。
据介绍,陈泽琼每学期都带领党员干部到乡镇开展扎实有效的结对帮扶活动,通过送教下乡、跟岗学习、专题讲座等形式,将帮扶工作渗透到园所管理、保教工作、队伍建设、园区环境创设等各项活动中,为帮扶园所的教师送去先进的幼教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为农村幼儿送去优质教育资源,还赠送学具、玩具,为促进县域内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与此同时,陈泽琼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凡事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构建和谐校园。
舒荣海:陪伴孩子“只管耕耘,不问前程”
今年46岁的舒荣海,是巫山县初级中学2020级学生舒馨怡的家长。
舒荣海出身农村,从小便立志要成为一名共产党人,以自身的力量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他坚信: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强大,人民才会更幸福。
有了这样的信念,舒荣海在工作中干劲更足了。回顾立于三尺讲台的二十多个春秋,他总是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敢于人先,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一生的老师,要想孩子健康成长、幸福一生,家长必先从自身做起。为此,舒荣海参加了家庭教育及心理健康专项培训。从女儿牙牙学语之时,他坚持每天为女儿读《幼儿启蒙故事》《幼儿品德故事》......让志向与道德的种子在女儿心中萌芽。女儿上小学后,他又与女儿一起亲子共读,《三字经》《论语》《菜根谭》......都让父女俩沉醉其中。如今,女儿已是一名学业繁忙的初中生了,但这些习惯却一路伴着她成长。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作为父亲,舒荣海特别尊重女儿,注重女儿的个性发展。女儿喜欢阅读,他就趁工作之余,跟女儿一起读书,彼此交流心得。有时,他还带着女儿一起去新华书店和图书馆看书。多年的坚持,造就了知识面广、成绩优异的女儿,女儿也因此年年被评为五好学生。
舒荣海说, 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他愿以东风化雨之情,春泥护花之意,在陪伴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只管耕耘,不问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