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卢先庆 报道
多年前,第一次路过南山村,茅草房散落深山间,毫无印象。第二次到南山,是在相邻村采访之后,随意去走走看看。这是第三次,只为南山村。
“这个仅200多人的小山村,是什么原因让老百姓在民意测评中,满意度竟达到90%以上,位列全县前茅?”1月19日,记者坐在车上,带着这张群众的“满意答卷”,直奔南山而去……
一眼望去,山路的积雪还未来得及消融,被阳光洒在身上,露出嫩绿的芽儿。寂静的山村,便有了浓浓暖意。
村民代表准备参加民主测评。
在村委会的一间房屋内,炭火将屋子烤得热哄哄地。一群村民代表围坐在一起,烤着火、聊着天——他们,是今天的主考官,来对村班子成员进行年度民主测评。
南山村位于巫山县三溪乡,与湖北巴东交界。全村最低海拔1000米,最高海拔1500米,是名副其实的高山村。该村共有83户211人,其中就有脱贫户20户70人,低保户24户36人,残疾户5户6人。
“2021年,我们村人均收入达到1.98万元……”村支部书记王训刚的一句话,让记者大吃一惊。
“200多人的小村,脱贫户、低保户、兜底户就有112人,凭什么?”
“凭的是我们政策落实好、产业发展好。” 王训刚说,以前,村里全部是土房子,不通公路,吃的是“旱水”,全村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自从脱贫攻坚以来,村支两委以11名党员为骨干,带领全体村民修建了7.9公里公路、6口水池,改造房屋39户、搬迁29户,让全村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得到了大幅度改善。同时,村党员带头示范,发展了340亩烤烟、580亩核桃,产业基本成型。
2021年,该村烤烟收入151万元,务工收入184万元,核桃已经开始挂果……
此外,针对村里困难户、残疾户多的情况,该村还制定了村干部每周一次走访的工作机制,走上门去了解困难,走进门去为民服务。
南山村干部在走访村民中。
“80来户,两天就能走访完。”已记不清走访了多少次的王训刚告诉记者,全村哪家哪户是什么情况,有什么困难,都装在他心里。甚至村民需要办的事情,他记得比他们自己还清楚。
1组村民向仕香的丈夫去世后,她一人在家带着2个患有精神疾病的儿子,生活十分艰难。村干部上门走访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帮助向仕香把土坯房改成了砖瓦房,接通了自来水,并将她二个儿子送往县医院治疗,又纳入了特困户救助对象……
村民梁长海一家6口人,父母年老,子女上学,自己因车祸瘫痪后,一家人的生活重担落到妻子身上。去年,梁长海的父亲去世,是村委会拿出办公经费,主动帮忙料理后事。
40来岁的杨帮明,以前在外地打工,年收入6万多元。2017年,因大病手术后,不仅花光了积蓄,还留下一身疾病,只能在家与儿子相依为命。在村干部的帮助下,他一家不仅享受了低保、医保、教育等国家政策,还成为公益岗位的一员。春节要来了,他购买的160斤猪肉挂在梁上,被熏烤得黄亮亮的。
困难户杨帮明在辅导儿子学习。
……
工作实不实?满意不满意?村民自有一杆秤。一桩桩、一件件,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们心中,村干部就是家人、亲人,自己想办的事,村干部能上门解决;甚至自己没想到的事,村干部也能想到。
如今的南山村,不仅村民人均收入全乡第一,而且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造、美丽乡村建设、安全稳定等各项工作都名列前茅。
“我这次来,就是要投上满意票。”在民主测评现场,张绪洋、江开林、梁长国、刘启万等20多名村民代表,在测评表 “非常满意”的栏框里,郑重地画上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里,虽然不是陶渊明笔下的村落。但当地的村民,却生活在陶渊明“怡然自得、幸福祥和”的理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