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公里水域结束22年断流历史,一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时隔20年回归,2020年11月22日,龙河(丰都段)成为重庆市首条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河湖的河流——
龙河是长江上游右岸一级支流
发源于武陵山区
龙河九曲连环,穿山过峡,一路奔腾
最后经丰都县城投入长江怀抱
龙河在丰都县境内长62.5公里
流经8个乡镇(街道)
龙河关联国家级武陵山生物多样性、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和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是长江南岸的生命之河、生态纽带。
龙河(丰都段)流域人口、场镇多,随着工矿企业、车流物流的增多,畜禽养殖量的增大,生态环境受到一定影响。
近几年来,丰都积极探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如椽巨笔作出为龙河全面体检、诊治疾病、恢复健康、打造“样板”,以此示范带动整体推进全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
底气十足,愿望强烈。2019年底,龙河(丰都段)从全国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2.3万余条河流和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2865个湖泊中脱颖而出,作为重庆市唯一代表入选全国第一批17个拟创建示范河湖名单,龙河(丰都段)全国示范河湖创建继而纳入《2020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重要内容,一场对龙河山水林田湖草的综合治理,旋即展开。
去除病灶 “母亲河”痊愈
让龙河恢复健康,首要的是去除病灶。于是,一场持续的“污染源防治”攻坚战轰轰烈烈打响!
丰都集中开展了河库乱建、乱占、乱养等问题专项整治。对历史上占用河道的雪玉楼、花园水泥厂、兴旺化工厂、三鑫建材,以及河道中违法建设的民房等影响龙河水流通畅的构建筑物,坚决予以拆除。
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累计拆除清理构建筑物共39栋7.5万平方米、残垣断壁1.5万平方米,清理库岸42.5公里。拆除网箱22户1.4万平方米,终结了涂溪湖20余年的网箱养鱼历史。禁养区和限养区内69家共计1万头生猪当量畜禽养殖场全部关闭,28家涉河工矿企业整体关闭搬迁、集中入园。整治小水电站27座,石板水水库、鱼剑口水库下泄生态基流,终结了23.6公里河道22年来常年断流的历史。同时,将龙河(丰都段)全流域划为禁采区,杜绝非法采砂取石。
清漂工作人员打捞江面垃圾
丰都还集中开展了乱排问题专项整治。共排查污水偷排直排乱排问题23个,一年后,这23个问题,连同中央环保督查、水利部暗访督查发现的龙河东污水直排长江、龙河河道乱堆等问题,全面整治销号。引进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新建、改扩建17个污水处理站点项目,其中,7个重要站点先行开工建设。截至目前,建成截污干管190余公里、污水管网140余公里,完成9个排污口治理。稳步推进流域内22个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建设,推广试点垃圾分类积分制模式,完善垃圾收集、中转体系建设。全面开展河道漂浮物品清理,打捞漂浮物和垃圾1183吨。沿岸人居环境整治纵深推进,改造、新建厕所2500多座,粪污直排现象全面消除。
一场场攻坚战,一套套组合拳
病灶去除了,肌体健康了
龙河又焕发了昔日的活力!
全面呵护 “母亲河”常康
为了让康复的肌体永远健康,防止旧病复发、新病上身,丰都建立了科学的管护机制,让龙河时时有人管、有人护,时时有人体检、有人治疗。
一场全面的“体检”,拉开了丰都保护“母亲河”永久健康的序幕。丰都以开展河流健康评价为契机,作出对河流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的科学决策。
碧水青山的龙河流域
丰都率先实施水质、水量、河岸带、水生生物、公众参与等方面的调查与补充监测,依托实地调查与历史数据,对盆、水、生物、社会服务功能等准层进行赋分评价,系统诊断、全面掌握河流水资源保护、水质变化、岸线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持等情况,查找出影响龙河自然生态格局的关键薄弱环节。重点针对得分较低的龙河流量问题,综合采取科学措施。
此外,丰都还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实行河流管护常态长效化。推动水质监测站、水位站、视频监控点建设,整合山洪灾害、中小河流水雨情等系统数据,并利用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手段开展全方位立体巡河和信息采集,实现龙河干流实时监管,充实形成“智慧河长”系统,确保问题及时发现、高效处置,有效提升河湖空间管控能力。
严冬时节,寒气袭人。龙河镇中合场村周钢却没有闲着,他每天都要来到离家不远处的龙河边巡河护河,这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因为他是三级网格管护员。
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做好河道的保洁巡查、垃圾清运,按时按质上报巡河图片,及时发现和制止乱占、乱排等行为。向村、镇两级网格长汇报工作情况,切实监管好龙河水域环境,保证河道干净、整洁、美观,保持河岸无白色垃圾,河面无树枝、杂草、漂浮物等。
“垃圾越来越少,环境越来越好,我也越来越轻松!”周钢乐呵呵地说。
龙河沿岸,像周钢一样的网格管护员有103名。
为了维护好创建成果,2020年6月,丰都把建立网格化管护体系、构建网格化管护框架作为工作重点,大胆创新,将龙河途经的8个乡镇(街道)划为8个一级网格,把龙河国家湿地公园、龙河自然保护区涉及的41个村划为41个二级网格,以85个村民小组为基础,划分103个三级网格。同时,配套出台《龙河三级网格员管理办法(试行)》,由网格员对责任河段每月开展不少于22次的常态化巡河护河、问题排查,推动实现“河道无垃圾、河岸无违章、河中无障碍、污水无三排、生态无破坏”的管护目标,织密织牢河道管护网,实现水域管理全覆盖无盲区、政令传达畅通便捷、问题处理规范高效等目标,以此打通河道管护环节“最后一公里”,探索出了一条网格管护的新路子。
三合街道开展龙河网格员培训
网格管护员向上,是“市级河长主督、县级河长主治、镇级河长主管”的分级责任体系。在此体系下,丰都创新推行“一河三长”河道综合管护机制:在党委、政府领导担任河长的基础上,由人大、政协领导担任河流督导长,充分发挥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的职能,促使各级河长履职尽责、落地落实;由公安系统领导担任河流警长,强化对涉水违法行为、案件的查处打击,畅通行政执法与行使司法衔接渠道,有效维护河流管护正常秩序。从而形成执行、监督、执法三位一体的河道综合立体治理格局。
丰都以标准化体系建设为统揽,创新推出龙河(丰都段)示范河湖管理标准化体系,建立起“一河三长共管、网格化管护、标准化巡河、联合执法、河湖水域岸线管控、河长制工作述评”六大标准化河流管理机制,推动实现系统管理、精细管理,并将其固化形成可推广复制的经验,为重庆市乃至全国其他地区的河长制工作及河湖管理提供了示范和参考。
穿衣打扮 “母亲河”变美
龙河湿地公园
污染源防治只是去除了病灶,为了让龙河固本培元,变得健壮、重获生机,丰都大力实施龙河生态恢复工程。
丰都以探索实践退耕还湿政策为突破口,解决农户承包经营地占用河道问题。
针对因土地确权和河道划界工作的时间差,造成部分合法耕地划入河道范围内的问题,丰都创新建立退耕还湿补偿机制,制定政策标准。退耕还湿区域全部种植经果林形成护岸林带,既解决了退耕后老百姓的收入问题,也保护了河道岸线生态,妥善处置了河道管理与土地承包经营之间的矛盾,得到群众普遍认可和支持。
龙河上游流经石柱县。龙河治理,不能闭门造车,必须上下游跨界联动,否则会功亏一篑。
丰都搭建起跨界联动治理的新平台。以落实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为重点,压实跨界河流联防联治责任。推行全流域共建示范河,流域内石柱县、丰都县形成“联席会议制度+信息共享、联合巡河、联合执法、应急处置协同、区域生态补偿”的“1+5”共治机制,搭建跨界河流共管共治工作平台。通过建立落实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以区县双方交界断面水质为依据参考,有效压实“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加强系统治理”等工作责任。
该举措自实施以来,龙河(丰都段)水体感官良好,水质基本稳定保持在Ⅱ类标准,实现优于上游来水水质目标,获上游区县生态补偿资金200万元。
丰都还致力构建山林绿化带,筑牢坡地生态屏障,对流域内露天废弃矿山、自然灾毁地、废弃渣场及土石场实施生态复绿,完成红线范围内1.95万平方米拆迁建构筑物区域的林草补植补造。
全县开展了5个乡镇的石漠化情况排查整治工作,明确治理点位,完成封山育林48公顷,累计植树520亩9.6万株、植被恢复595亩、新造林1300亩,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沿河区域森林覆盖率大幅提升。
丰都还建设了水美景观带,扮靓河岸景致,开展沿河河岸、环湖绿道防护林建设,新栽植乔木2.8万株,撒草籽面积约18.7万平方米,形成30公里绿化带、10.08公里滨河绿道,河岸绿化景观品质明显提升。
同时,拓展动植物栖息带,提高生物多样性。将龙河国家级湿地公园高品质规划建设为城市郊野公园,推进龙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完成保家楼至鱼泉子水生态修复工程。实施野生动物生态保护、鸟类繁育、红嘴鸥保护等珍稀动植物保护工程,改造大河坝、甘坝子、鱼沱坝等地小微湿地,流域内植被、鱼类、鸟类分别达到930种、153种和124种。野生猕猴、鸳鸯等国家级保护动物,时隔20年在龙河重现。
“以前我们这里由于小水电站众多,时常断流,特别是夏天,可以说就是一个臭水沟,夏天下河游个泳都不得行,不是干了,就是涨大水,不少村民养的猪、羊都被冲走过好几回。” 廖小城是三建乡绿春坝村村民,他见证了龙河的可喜变化。“现在,河水像镜子一样,经常能看到白鹤翩翩起舞,运气好还能看到鸳鸯,很多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
鸳鸯回归 “母亲河”变富
创建工作开展以来,丰都人夜以继日,克难攻坚,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生态画卷,在龙河沿岸徐徐展开……
2020年11月22日,喜讯传来,龙河(丰都段)全国示范河湖建设高分通过水利部验收,成为重庆市首条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河湖的河流。
三建乡曾是市级深度贫困乡镇之一,龙河生态的改观,成为它脱贫攻坚的重要动力。
龙河(丰都段)全流域基本上被国家湿地公园和县级湿地自然保护区覆盖,沿线建有石板水、鱼剑口2座库容式水库,湖库段河道长度占河道总长度的43.7%,拥有得天独厚的景观资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建乡负责人说,以前的龙河,河滩荒芜,杂草丛生,加上交通不便,龙河岸边的村民一家人守着几亩薄地,耕种几十年也难以致富。近几年来,龙河生态的修复,也给三建乡居民带来了增收致富的机遇。
三建乡完善配套设施,引进企业在绿春坝村打造了500多亩集花卉景观、特色文化、乡村民宿于一体的农旅融合花卉产业园。龙河岸边绿春坝村一处仅住着16户人的古村落,悄然变成游客竞相打卡的热门旅游胜地,这里的民宿一到节假日,大多一床难求,三建乡的乡村旅游一下子火了起来。
“我不是本地人,第一次来到这里,就被这里秀美景色所吸引,我认为这是一个商机,就义无反顾地在这里投资,事实证明,我当初的决定是对的。”花涧小厨民宿老板彭红娟说。
这样的变化,受惠最多的是当地村民。不少在外地打工的人选择了回乡打工或者创业,留守当地的农民很多也依托景点和农家乐做起了服务业。
三建乡绿春坝村自2019年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达13万人次,总收入超过1200万元,户均增收13000多元。2020年12月,在美丽乡村博鳌国际峰会上,绿春坝村上榜“2020年度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生态文明类)”,这也是重庆市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乡村。
三建乡的嬗变,在龙河(丰都段)沿岸许多乡镇都在发生。龙河的涅槃重生,让丰都形成了城乡统筹发展、人水和谐的新格局。
保护“母亲河”,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目前,丰都正在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的路上勇毅前行!
来源:丰都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