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巫山龙骨坡遗址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启动仪式举行
这是长江三峡地区
首个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申遗项目
也是巫山继五里坡世界自然遗产
申报成功后的
又一世界遗产申报
“巫山人”到底是猿还是人?
“最后的晚餐”迷雾背后隐藏着什么?
遗址中还有哪些未解之谜?
《山与城》96期
将为你讲述遗址
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巫山龙骨坡遗址巫山文化旅游委供图
为什么被誉为
“东亚人类摇篮”
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新城村西南坡的龙骨坡遗址,为什么被誉为“东亚人类摇篮”?
这里是迄今欧亚大陆时代最早、内涵最丰富的史前文化遗址之一。1996年,这里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龙骨坡遗址的发现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研究员黄万波,在本次活动中被巫山县人民政府授予“龙骨坡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代言人”称号。在他看来,巫山龙骨坡遗址对研究东亚人类起源及其演化有着深远的科学依据,在人类起源与旧石器文化研究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
龙骨坡遗址 巫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巫山博物馆资料显示:龙骨坡遗址从1984年至2012年,先后经历四次阶段的系统发掘,出土物包括人科化石、石制品及多种脊椎动物化石。其中,人科化石被命名为直立人巫山亚种,俗称“巫山人”——这也是东亚地区迄今最早的古人类化石。
重庆市地质调查院研究馆员魏光飚介绍,迄今为止,龙骨坡遗址中已出土了上千件人工痕迹清楚的石制品,类型主要包括砸击石锤、石核、石片、砍砸器、尖状器、刮削器、原型薄刃斧、钻具、原型手镐、原型手斧等。
随遗址重见天日的,还有大量早更新世早期的动物化石,这也是迄今东亚地区相同层位中发现的最为丰富的化石动物群。该遗址出土的哺乳动物化石组合被称为“龙骨坡动物群”。包含了步氏巨猿、小种大熊猫、桑氏粗壮斑鬣狗、更新猎豹、似巴氏似剑齿虎、扬子江中国乳齿象、云南马、爪兽和山原貘等。
“这些都充分显示出遗址的古老性质,为龙骨坡遗址的年代学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古生物学基础。”魏光飚表示。
“龙骨坡文化”主人到底是谁?
“巫山人”是猿还是人?
遗址中还发现了大量食草类动物的前、后肢骨的人为堆积现象,被研究者称为“最后的晚餐”,充分体现了一种人类特有的行为。这些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的远古文化遗存被命名为“龙骨坡文化”。
大量化石遗存出土,谜题出现:“龙骨坡文化”的主人到底是谁?
“争论最大的焦点就是‘巫山人’是人还是猿?“魏光飚介绍,龙骨坡遗址自发现以来,就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关于“巫山人”的争论迄今尚未平息。龙骨坡遗址尽管发现了上千件人工石制品和少量骨制品,但人科化石只有一段属于“巫山人”的残破下颌骨和一颗门齿。
魏光飚在龙骨坡遗址开展研究受访者供图
“是否定论,还有待研究。”魏光飚介绍,龙骨坡遗址出土的高等灵长类化石共有三种类型:一段带臼齿的下颌骨、一颗上门齿以及14颗巨猿牙齿,“尽管有所争议,但遗址出土的人工打制痕迹清楚,而且数量丰富的人类活动证据——石制工具是无可置疑的,这些文化遗存必定属于某类主人。”
提及未来,从事古生物化石研究多年的魏光飚对遗址充满期待:“龙骨坡遗址还有十余米厚的富含哺乳动物化石和古人类文化遗存的堆积没有发掘,这为我们将来揭开‘巫山人’的神秘面纱留下了极大的希望和无限的可能性。”
建设龙骨坡遗址公园
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为进一步做好龙骨坡遗址保护利用,国家文物局已先后批准龙骨坡遗址危岩加固工程、龙骨坡遗址A地点保护棚项目、龙骨坡遗址公园项目。其中,龙骨坡遗址公园规划面积28.63公顷,內容包括文物保护、展示利用、基础服务设施、环境治理四类,幅射范围9.12平方公里,最终实现“一心两片、一环双带、多点增辉”。其中:
一心:庙宇集镇为文化旅游配套服务支撑中心
两片:龙骨坡遗址片区(遗址公园)和玉米洞遗址片区
一环:串联各景点的一条山林旅游环线
双带:大河沟滨水景观带、水磨水库景观带
多点:包括龙洞、七孔洞、仙女洞等景点
巫山风景 卢先庆 摄
巫山县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本项目在挖掘古人类遗址文化的基础上,依托当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增强古人类文化的吸引力,深度挖掘其文化内涵,“龙骨坡遗址公园将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有效支撑全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大发展。项目实施后将会增加新的就业机会,有力地助推当地交通业、服务业、旅游业的发展。”
来源:重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