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
《重庆日报》专版报道巫山
巫山因山而名,因江而兴。近年来,巫山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提升“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三峡红叶、四季云雨”的山水颜值,涵养“千年古镇、万年文明”的文化气质,创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价值,取得显著成绩。
今年上半年,巫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82亿元,同比增长13.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92亿元,同比增长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6亿元,同比增长40%;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40元,同比增长12.9%。
“十四五”时期,巫山将进一步对标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立足三峡库区腹心的地理特征,筑牢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屏障;借助渝东门户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全力助推渝东北川东北地区一体化发展,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陆海新通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建设;打好“三峡牌”、生态康养等特色品牌,加快生态产业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近年来,巫山用好生态和人文资源,打造绿色发展增长极,通过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加快建设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创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价值。
五里坡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葱坪 摄/谭艳
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巫山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落实好河长制、林长制,多项并举把生态保护治理放在首位。其中,在水环境综合治理方面,巫山与三峡集团合作实施长江大保护项目,重点流域长江、大宁河水质稳定保持Ⅱ类。在林业资源保护方面,实施三峡库区生态廊道巫山段林相改造及红叶景观建设项目,全县成片红叶面积达20万亩;巫山县“两岸青山·千里林带”2021年度规划投资5000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1200万元。
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百业兴。巫山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深化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打造2个5A级和一批4A级、3A级精品景区集群,唱响“三峡恋城·云雨巫山”旅游品牌。同时,加快推动巫峡·神女景区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启动龙骨坡巫山人·古人类遗址公园等一批旅游业态建设。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1161.32万人次,实现文化旅游综合收入48.58亿元。
神女峰
壮大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形成了脆李、柑橘、中药材、核桃、烤烟、生态养殖为主的“1+3+2”产业体系,构建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协同发展的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品种、品质、品牌。其中,巫山脆李销售3.56万余吨,销售额达3.7亿余元,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中国脆李之乡的品牌愈发响亮。
加快生态康养提速升温,按照“一带三心三组团”规划布局,推进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高水平打造巫山云雨生态康养度假区。目前,上海亿丰、湖北国梁、大汉隆城等5家招商企业康养项目正加速推进。
此外,巫山还积极推进绿色发展生态工业,实施100亿装机容量300万千瓦的清洁能源项目,打造中医药产业园,开发脆李酒、巫峡粉丝等系列特色产品。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近年来,巫山县坚持以大交通促进大开放、大开放引领大发展,加快建设渝东门户综合交通枢纽,促进互联互通,更好融入区域发展大格局。
“水陆空铁‘四式’联运是巫山立体交通的重要拼图。”巫山县交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巫山地处渝东门户,是东向长江经济带进入重庆的第一站,具有承东启西、通江达海的独特区位优势。打通对外“大动脉”、畅通对内“毛细血管”、促进内外“血液循环”,成为巫山打造渝东门户综合交通枢纽的三个重要抓手。
2019年8月16日,随着华夏航空G52685次航班降落在巫山机场,结束了巫山不通飞机的历史,架起了巫山与世界联结的空中走廊。目前,巫山机场已开通巫山至广州等地9条航线,正积极争取上海、北京等地航线。
步入“云上交通”的巫山也即将迈入“高铁时代”。目前,随着郑万高铁巫山段全速推进建设,全线轨道铺设已经完成,正在进行电网和栅栏网安装等工作,预计今年12月上旬进行达标评定,12月底达到通车条件。巫山还将结合郑万高铁建设进度,高标准、高水平设计巫山早阳高铁站。
高速和水路建设也是打通“大动脉”的重要环节。据介绍,今年以来,两巫高速巫山至大昌段除龙井互通外其余土建工程全部完成,两巫高速大昌至巫溪段正在开展施工图设计,G6911安来线奉节至巫山段高速加快建设,江南高速万州至巴东巫山段已完成工程可行性招标,巫山至官渡高速完成行业审查,“井”字形高速公路网逐步形成。同时,借助长江黄金水道,加快推进红石梁综合货运港、大溪综合货运物流港、抱龙矿石专用货运港等综合货运港口建设。
“如果说航空、高铁、高速、国道、水运是立体交通的骨架、大动脉,那么农村公路、城市环线、旅游道路则是编织内网的‘毛细血管’。”巫山县交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巫山已经建成“四好农村路”3206公里,累计建设农村公路5643公里;县城“内环”“外环”建设加快推进,桂花北路、白泉至马垭口基本完工,桂花大桥、平湖桥至早阳高铁快速通道加快建设;加快8条旅游大环线建设,建成旅游公路600公里,建成景观公路550公里。
为了促进内外“血液循环”,巫山加快提升内外交通互联程度、互通深度,完善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化衔接交通网络。比如,巫山早阳高铁站将建设成为集高速铁路、候机楼、长途客运站、公交首末站、出租车停靠站等多种交通功能为一体,实现多种交通方式无缝换乘。
日益完善的立体交通格局正使巫山由全市交通末端逐渐升级为重庆向东开放“桥头堡”。预计,到2025年,巫山将基本建成渝东门户综合交通枢纽和“水陆空铁”联运示范基地,实现“1小时相邻区市,2小时重庆主城,4小时京津冀、长江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交通格局。
下庄位于巫山县小三峡的深处,整个村子被“锁”在由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巨大“天坑”之中。一条耗时7年、在悬崖绝壁上“啃”出来的8公里“天路”,打开了锁链,让下庄驶入振兴之路,下庄人走上致富之路。
下庄因路而名,因路而兴。下庄精神也正是巫山打赢脱贫攻坚战、助推乡村振兴的一个典型。据介绍,巫山坚持党建工作引领乡村振兴,科学编制乡村振兴规划,通过示范带动、串点连线成片,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探索创新乡村治理模式,着力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作出巫山经验和亮点。
目前,全县24个乡镇、323个村(社区)按照先行示范、重点帮扶、积极推进类别推动乡村五大振兴。在积极发挥示范带动效应方面,巫山按照“一年一变样、两年大变样、三年见成效”工作目标,加快建设四大特色产业发展片区:下庄片区围绕乡村旅游、乡村治理、农村改革、乡风文明,打造“天路下庄·生态原乡”;小三峡片区围绕柑橘产业、大宁河流域生态保护,打造“宁湖橘海·生态湿地”;摩天岭片区围绕脆李产业、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农旅融合、生态康养发展,打造“花果之乡·云端走廊”;神女峰片区围绕大景区大旅游,打造“神女故里·诗意峡江”,以特色产业发展片区示范带动全县乡村全面振兴。
为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巫山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垃圾综合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工作,预计投入衔接资金32569万元,安排项目216个。截至目前,项目已开工216个,完工98个;摸排享受财政补助户厕24789户,发现问题154个,现已全部整改到位。
在探索创新乡村治理模式方面,巫山充分发展“1+4+1”乡村治理体系,推广“积分制”“清单制”“道德红黑榜”“孝善基金”“公共治理空间”等典型经验。同时,建立完善三级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目前,已经建成县级政务服务中心1个、乡镇(街道)公共服务中心26个、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340个。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既是巫山县乡村振兴的未来展望,也是所有巫山人的实干指南。”巫山县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18元,增幅14.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升4位。
链接》》
保护与发展同频共振
五里坡将带来更多生态红利
来源:重庆日报
图片除署名外由巫山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