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方丹 肖乔 报道
为深化川渝合作,促进区域协同发展,9月28日,2021年重庆市自然灾害卫生应急综合演练暨川渝国家卫生应急队伍联合演练在我县举行。演练按照梯次化卫生应急响应流程,采取各专业队伍全要素实战演练的方式进行。
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黄明会,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畔,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何建平,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徐斌,县委书记曹邦兴、县长付嘉康、副县长乔澍等现场观摩演练。
演练以某地发生5.3级地震,造成当地多个乡镇房屋倒塌严重,同时引发该地长江沿岸某地大面积山体滑坡,导致大量群众伤亡和医疗卫生机构受损为背景,系统演练了国家、市、县三级迅速启动卫生应急响应措施,组织开展重大自然灾害医学救援,成功救治受伤人员、防控灾后传染病疫情和应对灾害次生危化品泄漏事故。
在演练现场,涵盖了信息报告和先期处置、卫生应急响应、现场医疗急救、移动医院救治、应急心理援助、灾后卫生防疫、次生危化品泄漏事故卫生应急处置等多个环节,并设置检伤分类、手术救治、心理干预、疫情处置、去污洗消等多项演练科目。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出发,从底线思维入手,演练设计场景复杂,参与队伍众多,整体协同难度大,专业技术要求高,其实战性、合理性和指导性都很强。经过参演单位的充分准备与密切配合,现场指挥协调顺畅,较好地达到了预期目标,检验了近年来全市卫生应急队伍的建设成果和新型装备的实际运用。
黄明会说,今天的演练,全面展示了各类救援力量在调度指挥、协同配合、分类处置等方面的建设成果,系统检验了一大批卫生应急新装备在应急处突中的实战效果,进一步深化了川渝合作、促进了区域协同、提高了跨区域卫生应急协作能力。
对未来抓好全市卫生应急事业,黄明会希望,以精准、高效为“生命线”,优化“3分钟院前急救”“30分钟快速响应”“2小时区县”“3小时市级”“4小时国家级”卫生应急体系,健全梯次化响应机制。以国家陆水空立体医学救援体系示范区建设为“主依托”,探索构建市—区县—乡镇三级航空医学救援网络,完善立体医学救援体系。以提高实战水平为“突破口”,定期开展卫生应急演练,提升各级各类卫生应急队伍的反应、处置能力。以实现跨区域、长时间应急为“着力点”,加强川渝地区联合训练、物资共享和协同处置,促进川渝卫生应急联动。以规范、安全为“落脚点”,健全紧急医学救援中疫情防控操作规范,加强感染防控培训,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底线。
黄明会要求,要以此次联合演练为契机,全力推动打造一支上下联动、专业齐全、快速高效的卫生应急队伍,不断提升卫生应急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奋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现场还举行了2021年全市背囊化卫生应急快速小分队大比武颁奖仪式。其中,巴南区卫生健康委、南岸区卫生健康委获得大比武团体一等奖;九龙坡区紧急医学救援专业小分队、沙坪坝区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小分队、璧山区突发中毒事件处置小分队获得大比武专业比赛第一名。
据了解,本次演练由国家(重庆)紧急医学救援队、国家(重庆)突发中毒事件处置队、国家(四川)移动处置中心,重庆市水上紧急医学救援队、重庆市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应急队,以及部分区县背囊化卫生应急快速小分队等13支队伍共200余名队员参加联合演练。出动的主要救援装备有卫生应急背囊化装备、医疗救援艇、医疗救护车、无人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