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一个月,巫山脆李又将脆爽上市!
【本期导读】
>一个李子,带动15万果农致富
>“全国李品类第一”是怎样炼成的
>五大主题活动助脆李全国热销
>李花“颜值美”,创收5亿元
“巫山的山青哟,巫山的水绿,巫山有脆李,个个都甜蜜.....”5月的巫峡两岸青山葱郁,30万亩连绵绿盖之下,藏着当地人的致富宝贝——巫山脆李。据了解,今年巫山脆李预计产量达11万吨,预计将于6月26日开园上市。还有一个月,就可以品尝到清甜脆爽的巫山脆李!
巫山地处三峡库区腹心,聚三山九峡、汇巴山蜀水,是“渝东门户”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不仅天生丽质、胜景迭出、江山如画,更是以“中华名果”巫山脆李名扬四海。
据了解,自唐代开始,巫山便种植脆李,近年来,巫山科学制定了《地理标志农产品巫山脆李重庆市地方标准》,大力开展品种提纯选优试验,使得巫山脆李肉质紧密,汁多味香、质地脆嫩,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被誉为“可以吃的化妆品”,畅销全国多个城市。
脆李不仅为巫山带来名气,更是助推乡村振兴,地区经济发展走向“快车道”。据介绍,近年来,巫山以脆李为主打品牌,大力发展农业,重点围绕巫山脆李规模化种植、科技化管护、品牌化打造、市场化营销、组织化改革的思路,大力发展“1+3+2”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主导产业,科学编制巫山脆李产业发展规划,着力打造万亩示范片、千亩示范园和百亩精品园。县财政每年整合1亿元以上资金支持脆李产业发展,并坚持逐年递增10%以上。
现在,巫山脆李已成为当地人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据介绍,目前巫山脆李种植遍及22个乡镇220个村,惠及农民5万户15万余人,带动贫困户10130户3.43万人脱贫致富。
全国李子千千万,为何巫山脆李“独一档”?
据巫山县果品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黄明介绍,巫山脆李首先是品种好。上世纪70年代起,巫山就不断选育脆李,经过多次去杂去劣、提纯选优、稳定性测评、DNA分子鉴定、区域试验、栽培总结、标准规范,于2016年通过了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果树专业委员会的品种鉴定,具有抗逆性强、丰产性好、果个大、果粉厚等众多优良性状,酸甜适口、脆嫩化渣。
其次是环境好。巫山脆李种植在三峡两岸坡地,果园盖头有三峡之巅的云雾缭绕,果园下方有高峡平湖的碧波反照,无台风、无沙尘、无冻害、无检疫性病虫害,土壤富含磷钾钙,使脆李果实质地更脆;三峡斜坡的长日照,使脆李有充足的阳光滋养;雨量充沛、中等湿度,让脆李树很少滋生病虫害;昼热夜冷的温差,使脆李的糖分和芳香物质积累丰富;海拔高低悬殊,使脆李树先后生长、成熟有序,使脆李鲜食供应期长达60天以上。
再就是种得好。近年来,巫山制订了《巫山脆李种苗繁育技术规范》《巫山脆李生产技术规程》等标准,推广了“树整形、园生草、有机肥、生物药、杀虫灯”等五项配套技术,使脆李形成了从种子到苗子、果子的全套科学种植方法。
品种优良、环境适宜、科学种植,三大优势合力加持,让巫山脆李成为当之无愧的脆李之王。据介绍,近年来,巫山脆李先后被评为“中华名果”“全国优质李金奖”“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中国气候好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和国家区域优势公用品牌。2020年“巫山脆李”品牌价值达19.18亿元,连续三年蝉联全国李品类第一。
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了更好地整合营销、扩大巫山脆李的市场,巫山县加大了宣传推广和渠道开发的力度。
据了解,2021年巫山脆李上市期在6月下旬左右开始,8月底结束。为确保脆李卖的好、卖得远,巫山将陆续滚动推出“五个一”系列主题活动。除已于5月16日举行的一场全国媒体看中国好“李”活动外,还计划于6月26日,举办一场开园仪式暨产业发展峰会;于7月初,分别在重庆、烟台、北京、武汉、广州、深圳等城市开展巫山脆李推介活动,在全国范围内拓宽巫山脆李销售渠道;布局一批巫山脆李直营店,于7月初,在重庆主城建立20家直营店,通过线上线下渠道,畅通市民购买渠道;于7—8月,在市级机关、乡村振兴结对帮扶单位(市文化旅游委)、“一区两群”对口协调发展区县(北碚、铜梁)开展消费扶贫活动。
除此之外,巫山今年还将拓展北京、广州、西安、厦门、湖南等销售市场;网销方面,在已有的柑亲佳、恒亘、荣亘等38家官方授权网销店基础上,计划增加至80家官方授权网销店;在物流配送方面,已与顺丰、邮政等物流快递深度对接,实行果品分级、冷藏包装、航空快运一条龙服务,确保24小时内到达国内各大城市。
一颗脆李树能够馈赠巫山人民的,不仅有脆李,还有“玉洁冰清开满枝”的李花。大规模的脆李种植,让巫山拥有了三峡库区最大集中连片李花观赏区。每逢春日,巫山30万亩李花竞相绽放,如春雪铺洒在巫峡大地,银装素裹,美不胜收。
从2018年开始,巫山每年举办的长江峡李花节,成为促进城乡城景和农旅文商大融合的重要引擎。参与李花节,游客不但可以赏花,还可以现场品尝巫山美食,住三峡李院,游巫峡美景。
据了解,前两届李花节,累计接待游客180万人次,创造综合经济收入5亿元,其中经典赏花线路,带动16个乡镇村民家门口吃上旅游饭。曾经产业空虚、区位偏远的贫瘠之地,正摇身成为“最美花果山”。
策划:方德伦
编辑:董存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