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洛阳!
可这里要说的洛阳,并非九朝古都河南洛阳。它很小,一个行政村而已。
洛阳村,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境南部边陲抱龙镇,这里峻岭崇山,绿遍四野,流水潺潺,鸟语花香。
洛阳村与湖北省建始县连界,从便民服务中心沿村道步行,三四分钟上巫建路,再沿巫建路向南步行八九分钟,就出了重庆进了湖北。
洛阳村人愈来愈强的幸福感,这些年,我们从报纸新闻的文字叙述、特写镜头,从电视画面,从微信图文,都深有感受;而笔者,有幸在这里搞了近两年的脱贫攻坚工作,更有真切的体会。
针对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缺乏,和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突出文明乡风建设和智志双扶的正向激励作用,从而实现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同频共振、双向推进。——这是洛阳村脱贫攻坚的最大亮点和特色!
“面子”不再难绷
整治“无事酒”,洛阳村法子妙、效果好,受到重庆日报等多家媒体关注,成为县内外乃至市内外很多地方学习效仿的典范。
在中国这个人情大国,整酒吃席的风俗由来已久。红白喜事整个酒也就罢了,可这些年来,不少地方“过事”整酒花样百出,名目越来越繁多:除了传统的婚丧嫁娶,老人过生要整酒,孩子出生、满月、满周岁、上大学要整酒,乔迁新居,甚至连母猪下了八个十个猪仔、房舍加个院墙……都要整酒以示庆贺。
小小的洛阳村,类似情况过去也时有发生。
洛阳村人多田少,除了村境内抱龙河岸边,及小地名高升湾等地一些较平缓、肥沃的好田外,绝大多数皆为陡峭、几个大太阳一晒就是一抓一把面的挂坡地。
县委宣传部年轻干部蹇述权,2015年就被派驻到洛阳村搞扶贫,并担任了几年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他说,当时全村673户村民中有83户贫困户,虽然穷,但村民们遇到红白喜事都兴摆“流水席”招待远亲近邻,“应邀”出席者,再困难也要绷起面子送人情(随“份子钱”)。
整酒风盛行,耗费村民大量时间、精力和财力。这对于相对富裕的家庭来说似乎不是什么大事,还可趁此机会“显摆”——我过事整酒接人情多少万多少万!然而,连吃穿用度都发愁的村民,对于这种不知什么时候就会降临头上的“盛情邀请”,却颇感无奈,避之不及,有苦难言!尤其有时的确身上一两百块钱都拿不出的时候。但这种邀请——哪怕只是有人带来个甩信,一旦收到,又不得不去——不然面子过不去。这礼金可不像欠债,可以打商量请人家宽限一段时间。听说过去村里有户高姓人家,家中实在没钱了,不巧,正在这个当口儿,一邻居家高高兴兴请他们吃酒——孩子考上大学了。咋办?两口子急得躲在家中抹起眼泪,哭完,还得分头从东家借到西家。
建卡贫困户李其林,两个孩子都在上学,他在外务工所得是家里的主要收入,日子本就不宽裕。过去,村里整“无事酒”之风盛行,每年春节返乡,他都倍感“压力山大”。“有一年,我一天吃了三台酒,刚拿到手的年终奖,眨眼就用了一大半。”李其林感慨道,这可真应了一句俗话——“人情大如债,头顶锅儿卖。”
除了红白喜事,把“无事酒”加在一起,村民,尤其贫困村民们的“面子”真难绷啊!
怎么办?几年来,洛阳村驻村工作队配合村支部和村民委员会,集思广益,严格制定新的村规民约,在村里大兴勤俭节约文明乡风。按照新的村规民约,村里实行“红事新办、白事简办,无事酒不办”,村委会与村民签订不整“无事酒”承诺书。村干部还成立了巡逻小组,一旦发现村民整“无事酒”,巡逻小组先上门劝阻,对不听劝阻仍执意违规整酒者,再根据村规民约,严格执行。有了新的村规民约后,多数村民也都自发参与其中,积极举报整“无事酒”的行为。
2018年8月,万大成的女儿高中毕业,他正准备整一场“升学酒”。可没想到,亲朋好友还没通知完,巡逻队就赶来了,对万大成轻言细语地说:
“这酒还是别整吧,你还是贫困户,这几年眼看日子慢慢好起来,却又拿着钱铺张浪费……”几句话,说得他脸红红的。他当即悔过,赶紧通知亲友,取消了“升学酒”。
2019年春节,第一书记蹇述权挨家挨家走访慰问贫困户。当来到贫困户向良元家,谈到“无事酒”时,向良元兴致勃勃讲起来:
“就在上个月,我家娶媳妇,要是按过去的风俗,至少要办50桌酒席,租10辆婚车,加上乐队、烟花、火炮等,少说要花几万块钱。可这次,我不仅将酒桌数量减半,而且省去了乐队、烟花爆竹,只在大门上贴了个‘囍’字,屋檐下挂了对红灯笼……”
“自新版村规民约推行以来,洛阳村‘整酒’歪风大有收敛,这既为村民节约了银子,又为村民保住了面子。”村主任姚本均为大家算了一笔账,“这几年,村里的酒席场次大约下降了2/3,户均年节约酒宴和人情开支近两万元。”
又见“小岗村”
2019年上半年,我初到洛阳村,只见村场镇上,栋栋别墅式的村民住宅;街道、人行道,干净整洁得甚至可以用上“一尘不染”这个词语来形容;各式庭院错落有致,农户门前的花台栽种着各种花草;漫步街头,还不时瞧见一辆或几辆铮亮的小轿车停放在“别墅”下,或开过来开过去;……这一幕幕,不免让我产生幻觉:我是不是到了小岗村?!
这是那个几年前以“脏”“乱”“差”出名的贫困村吗?这是更早时候被称作“猪屎街”的洛阳场镇吗?如果是,那它何以有如此大的变化?
我仍想通过电话,向之前的第一书记蹇述权寻求“答案”。
“洛阳还是原来的洛阳。但凡来过的人,都说变化大。”电话里他笑道,“这些年,我们在村里狠抓以勤俭、洁美等为主要内容的乡风文明建设,助力乡村脱贫,让村民将更多心思放在如何垒实家底上,取得了一些实效。”
脱贫攻坚最为重要的,是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这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困。从某种程度上讲,洛阳村的探索,是一场硬仗,它率先从“面子”方面突破,到后来,就不仅仅是“面子”的改变。
一度时期,工作队看到场上,一些农户房前屋后,以及河道、田边、路边,生活垃圾、白色垃圾不少,提出清扫,却被一些村民讥为“爱面子”。
不该要的“面子”(凑份子)却热衷,该爱护环境的“要面子”却淡然。这两件事让蹇述权开始陷入沉思:物质、设施的落后,固然需要改变,但思想观念、精神上的落后,更急需改变!
蹇述权决定以乡风文明建设为突破口,让文明新风落地生根,从根上激活贫困户的内生动力。
然而,在很多人看来,“精神文明”看不见摸不着,未免空了一些,咋个整呢?
好办!第一个直观的体现,就是七个字——村庄洁美,环境好!
在县领导的支持下,村里采取措施,将生活垃圾统一运送,统一处理,要求老百姓定期搞大扫除,将房前屋后打扫干净。
为让大家尽快养成爱卫生的习惯,洛阳村开始评比“清洁户”,为清洁户每户奖励一包洗衣粉、一块肥皂,并挂牌表彰。
“搞这些淡扯扯(不关紧要的事),有个么哩(什么)用嘛!”起初,有村民觉得,“清洁”既不能吃又不能穿,纯粹是“面子工程”。
也有人大声叫好,村民向良成就说,以前村里垃圾遍地,一到夏天臭气熏天。“清洁户”评比、垃圾统一运输等系列措施,改变了一些村民乱堆废品、乱倒垃圾、不爱卫生等不良习惯。
非议的人,刚开始自然也不配合,房前屋后不打扫。评选小组严格评选,凡不合格者,一律不给挂牌。
但有道是“富人爱穿衣,穷人爱扫地”;“清洁户”评比活动开始后,即使住在坡上,条件相对较差的人家,也都不认输,因为这涉及到他们日常相处的一个“面子”,他们都会把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把桌椅几凳抹得一成不染,努力挣到一块“清洁户”牌子。
工作队和村里,就是靠这个“面子”找到了文明新风的突破口。
得到老百姓的支持理解,工作好开展多了。
通过院坝会、村民代表会等形式,制定并细化“约束性”规矩,除让村民自觉做到不整“无事酒”,还“教育”大家不*,不虐待老人,不信封建迷信等;通过“清洁户”“敬老户”“诚实守信户”“十佳好婆媳”“文化家园”“幸福家园”等的评选和挂牌,营造美好的村容村貌、幸福而富有文化的家庭氛围,以及和谐的邻里关系,最终让老百姓形成“热爱集体、尊老爱幼、团结邻居、勤劳致富”等良好新风尚。——这是洛阳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基本做法和主要经验。
伴随这些活动的开展,洛阳村一改过去脏乱差的形象:在村场镇安装太阳能路灯58盏,全方位清理墙壁街道的“牛皮癣”;驻村工作队还为老百姓家家户户免费建设花台,种植花草,美化环境。
2020年春节期间,洛阳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更是被打扫得整洁靓丽,家家门上都高高悬挂着大红灯笼,贴着红红的春联,一派喜庆气氛。虽因冠状病毒的传播,春节期间大家基本不能串门相聚,但置身如此洁净、喜庆的节日氛围中,洛阳的村民们心中都比蜜还甜。
培育一种看不见的精神;同时,也应留下一种看得见的文化。得益于帮扶部门县委宣传部的鼎立支持和精心指导,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2020年,洛阳村在“小岗村”似的场镇上,精心打造了颇具当地风味和时代特色的文化一条街。在“文化一条街”“前身”净化、美化的基础上,重点做了文化性靓化。如对农家庭院的花坛统一砌砖,统一嵌进磨盘石;对农家庭院的围墙,统一砌砖,统一用青瓦做窗格。古朴雅致,悦目赏心。花坛里统一规划种植花卉藤萝。还刻立了村名界碑,修建了文化墙、原木材质“乡村振兴”意象门、文体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高清电子屏幕,新设了道德讲堂、图书室等。同时把便民服务中心从村道边“搬”到主公路边,不仅与“文化一条街”融为一体,尤其使其增加了功能性、服务性,让老百姓办事、阅览等更为方便。
提升“生命之源”
水是生命之源。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
洛阳村位于大山深处,村民们过去多是“望天吃水”。2013年起,县水利局陆续在这个村修建了12口饮水池,从邻近的泉水村引来山泉水,让全村老百姓都用上了自来水。
但新的问题出现了:新建的水池水面上的枯枝败叶没人清理,影响水质,管道破损后没人修理,村民用水没有节制。有段时间,大家都争着用水,其中有户村民一个月用水量竟达735吨,很快大家就没水可用了。
新水池建好后,头两年就出现这类情况,大家心里不爽。守着水池却吃不上水,这是为啥?村主任姚本均一语道破问题所在:
“问题就出在管水上!”
怎么管水?村里在6社试点,试图破解这个难题。
村支部书记万大宪,三十出头,干劲十足。他说,洛阳村“看到清泉无水吃”的个别矛盾得以解决、全村饮水状况越来越好,前后经历了三个阶段;管水措施的逐步优化,同时又体现了该村老百姓“大家的事大家共同办好、尊师重教、知恩图报”的文明新风尚。
三个阶段是:
——集体管水。60户村民推选懂水管焊接的一村民为管水员,村民在安装水表缴纳水费的同时,每年每户交20元维护费,用于支付管水员的工钱和管网维修费。
这样做出现的矛盾是:户数偏少,出资不多,管水员积极性不高,效果欠佳;若出资高了,老百姓又会想,国家修的池子安的管子,怎么还要我们给这么多钱?
——轮流“坐庄”。60户村民通过抽签分成若干小组,依然按表计吨收取水费,由每组轮流“坐庄”管水一个月(其中50户管护,10户清理水池)。由于每个人都是“管水员”,这个阶段虽然每户有10吨免费供水,但用超出的部分毕竟是要花钱的,超的越多花钱越多。村民便自觉改掉了过去“滴水”、无节制用水等坏习惯。6社不仅再没缺过水,而且常年免费给附近的洛阳小学供水,以感谢学校为培养后代做出的贡献;作为洛阳小学,每日一两百吨的水免费吃,他们深受感动,主动参与管水护水,如义务抄表收费等。
在此阶段,大量改厕后,很多成为冲水式厕所,免费水后来提高到每户20吨。同时,“每年每户交20元维护费”变为“每年每户有100元应急金”,用于主管道维修和所有水池的清理,没事不动用的;并非每年都要交100元,若上一年没用完,到下年补齐100元即可;应急金的使用很谨慎,支书说,“如果饮水出了较大问题,需花费三五百元以上整修,都要召集吃水户代表商讨……”
——优化水源。万支书不无自豪地说,本来就山清水秀,水资源好的洛阳村,现在全村6个社,基本上都采取了6社的管水模式,饮水安全、充足。
万支书虽然年轻,却很心细。他说:“一些易地扶贫户,搬到整洁、漂亮的村场镇后,又对原来更加洁净、甘甜的山泉水生出怀念之情。村里考虑到这一点,还特意寻找新的取水点。”来自泉水村的饮用水,可供洛阳全村饮用;且因其取水点海拔高,无污染,水质好。后因用水需求量增加,不得不在本村寻找新的取水点,这个新取水点要流经一大段农田中的水沟才进入水池,水质要差一些。2020年,村里除将这个新取水点“提升”
(记者 徐永泉)